讲述岐*故事,弘扬中医国粹第9期朱丹溪

本期人物简介

朱丹溪(~年),男,字彦修,元代 医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金华义乌)人,因其故居有条美丽的小溪,名“丹溪”,学者遂尊之为“丹溪翁”或“丹溪先生”。

朱丹溪医术高明,临证治疗效如桴鼓,多有服药即愈不必复诊之例,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朱半仙”。他先习儒学,后改医道,在研习《素问》、《难经》等经典著作的基础上,访求名医,受业于刘完素的再传弟子罗知悌,成为融诸家之长为一体的一代名医。朱丹溪以为三家所论,于泻火、攻邪、补中益气诸法之外,尚嫌未备滋阴大法。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创阴虚相火病机学说,申明人体阴气、元精之重要,被后世称为“滋阴派”的创始人。与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并列为“金元四大家”,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弟子众多,方书广传,是元代最 的医学家。

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金匮钩玄》、《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伤寒论辨》、《外科精要发挥》等。

今天,我们来一起解密

传奇档案号——朱丹溪。

关键字:金元四大家、滋阴派、《丹溪心法》

看完需要:4分15秒

神医朱丹溪

大家好,我是*蕾,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神医朱丹溪的故事。

朱丹溪大家可能还没有听说过,那就让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浙江义乌南边有一条非常漂亮的小溪,叫丹溪。朱丹溪就出生在这条小溪旁,所以也取名叫丹溪。

朱丹溪小时候非常聪明。但在他15岁那年,父亲、大伯和叔叔全都因为庸医的误治而去世了,其他的长辈得了一种叫“脾疼”的病,看了很多医生都治不好。朱丹溪非常孝顺,于是他去买了《*帝内经》研究起来,学习五年后,他给母亲开了药方,还真把母亲的病治好了。

那个时候,碰巧朱熹的第四代弟子许文懿来到了八华山传授程朱理学,一时之间江南震动,很多学子一听说这个消息,立刻就背上行囊去往八华山拜师学艺了,其中也包括朱丹溪。

在那里,朱丹溪听了许文懿所讲的人生道理,再回想起自己惶惶度日的前三十多年,羞愧不已。从这时开始,他认真学习正统的道理,每天和师兄弟们讨论学问到半夜两三点。他在此学习了四年,找到了自己的一个目标——考科举。但可能是上天觉得对朱丹溪的考验还不够,他落榜了。祸不单行,他的妻子也在那时因病去世了。

许文懿知道了朱丹溪的事情后,想帮助他从痛苦中脱离出来,于是给他指了另外一条道路——学医。听到老师劝自己学医,再想到母亲的身体不是很好,人们常说“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朱丹溪当即就把自己考科举的参考书都烧掉了,决心投身医学事业。

朱丹溪重新拿起了那本《*帝内经》研读,这一看又是四年,朱丹溪想:要想成为当代 的医生,那就一定要拜 的医生为师。于是他又怀着赤子之心背起行囊到杭州找到当时医学领域 的人物罗知悌学医。罗知悌和朱丹溪一见如故,两人对很多医学上的问题意见都一致。就这样,朱丹溪成了罗知悌的徒弟。朱丹溪学医的一年半时间里,从没见过罗知悌给两个患者开同样的方子。罗知悌告诉他,要按照不同的患者、不同的体质来开方。朱丹溪不仅从罗知悌身上学到了医术,还学到了医道。自那之后,朱丹溪一生都在出诊给人看病的过程中度过。

年夏天,77岁的朱丹溪出远门给人看病,回到家后感到这一趟出诊非常累,于是睡了三天三夜。醒来后,他坐在椅子上,叫来全家人,嘱咐道,医术是非常难的,一定要认真钻研。朱丹溪说完这句话后就去世了,一代宗医就此陨落。后人称他为金元四大医家之一。他的丹溪学说,不仅在国内影响深远,而且在15世纪时,由日本人月湖和田代三喜等传入日本,日本又成立“丹溪学社”,进行研究和推广,一直延存至今。

纵观朱丹溪一生,有苦有泪,尤其是从他跋山涉水求罗知悌收他为徒、教他习医时的情景,我们不难想象出他的毅力:为了追求理想,即使千折百转,不达目的仍誓不罢休。就是到了今天,这种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朱丹溪不仅在医学上,还在为人处世上,为我们留下一笔可贵的财富,不愧为一代名医。丹溪在人们心目中,正如“云山苍苍,高风不磨,世远弥声,仰止者多。”

今天的医学小故事到这里就结束啦,希望大家都有所收获哦。

主播简介

*蕾,艺术设计学院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SAY主持人协会策划部部长,艺设分团委宣传部部长。喜欢绘画,主持,朗诵,表演。曾多次担任非遗的主持和音乐厅晚会的主持。曾获得南粤校园朗诵比赛集一等奖,非遗朗诵表演证书。

主办单位: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创新与研究中心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院

深圳和宝宝文教科技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院分团委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院SAY主持人协会

文本:*蕾

指导:李梦圆

编辑:徐垲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gyinga.com/jkfz/53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