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类简史3,所有的社会秩序都只是

中科医院专家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registers.html

在文章我们聊过了人类的突然崛起对自然环境的巨大影响以及农业革命这一人类史上的巨大骗局。今天,我们继续聊一下农业革命对我们的社会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

争议巨大的农业革命

有人认为这让人类迈向繁荣和进步,也有人认为这条路终将导致灭亡。后者认为农业革命让智人抛下了与自然紧密相连的共生关系,大步走向贪婪,自外于这个世界。但不管这条路的尽头为何,都已经无法再回头。

远古狩猎采集者的活动范围可能有几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但对农民而言,几乎整天就是在一小片天地工作。这场革命意义深远,除了影响建筑,更影响心理。人类成了远比过去更以自己为中心的生物。与“自己家”紧密相连,但与周围其他物种画出界限。

狩猎采集者除了用火之外很少刻意改变他们的周遭环境,但农民可以说是从一片荒野中,可以打造出一个属于人类的人工孤岛。砍伐森林、挖掘沟渠、翻土整地、建造房屋。打造出来的环境仅限人类和“我们的”动物所有。就算有其他生物出现也会被赶出去,赶不出去的就消灭它们。蚂蚁、蜘蛛、甲虫、苍蝇蚊子,数十亿人口武装起来迎接这场永不停止的战争。

房子、田地、谷仓,舍弃哪个都可能带来巨大的损失,随着时间过去,他们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多,也把他们绑地死死的。虽然我们看来远古的农民似乎又脏又累,但当时一个典型的农民家庭,拥有的物品数量胜过一整个采集部落。

农业革命带来的另一个巨大的影响是未来的来临

采集者很少会花心思考虑下周或下个月的事,而农民却预想着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事。采集者现采现吃,不管是保存食物还是积累财物,都是很困难的事。但说来有趣,这让采集者省下了许多不必要的忧虑。毕竟无法影响的事,担心也没用。

而农业革命之后,未来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史上新高。农民不仅时刻想着未来,甚至可以说一直为未来服务。多个月的耕作来到相对较短的收成高峰期。收成后欢庆一段时间,但顶多一周又会回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虽然有足够的食物应对明天、下周甚至下个月,但还得担心明年或后年的问题。当然也总有歉收的一年,只是时间早晚而已,不做准备绝对活不久。

可悲的是,虽然农民勤劳不懈,希望能够保障自己未来的经济安全,但这几乎从来未曾实现。不管任何地方,都出现了统治者和精英阶级,不仅靠着农民辛苦种出的粮食为生,还几乎全征收抢光,只留下农民勉强过活的数量。这些征收来的粮食养活了*治、战争、艺术和哲学,建起了宫殿、堡垒、纪念碑和庙宇。九成以上的农民辛苦生产出来的粮食养活了一小撮精英分子,但历史上几乎全是这些人的故事。历史只告诉了我们极少数人在做些什么,而其他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不停地挑水耕田。

由想象所构建的秩序

秩序的出现是必然的,如果没有秩序,那么私人的房屋、田地、存储的粮食很容易成为抢夺的目标。农业革命之前碰到难以抵抗的势力迁徙就可以了,但是农业革命后,想要放弃这些辛苦攒下来的东西无疑是十分困难的,而且失去了采集的能力后,放弃田地和存粮基本也意味着死亡。所以,当面对入侵势力,基本就是不死不休了。这时候,合作具有了更为重要的意义。

合作听起来应该十分无私而且利他,但这件事并不总是出于自愿,而且很少能够公平。大多数人类合作网络最后都成了压迫和剥削。

我们相信某种秩序,并非因为它是客观的事实、而是因为相信它可以让人提升合作效率、打造更美好的社会。这种想象所构建的秩序绝非邪恶的阴谋或无用的空谈。

自然界的秩序是稳定不变的,就像是重力,哪怕人类不相信它也不会突然消失。但是想象所构建出来的秩序总有崩溃的风险,因为这些秩序背后靠的都是虚构的故事。为了维持想象构建出来的秩序,必须投入大量心力,甚至还要参入暴力和胁迫成分。

有一个有趣的问题,站在金字塔顶端的那些人,如果他们并不相信这些想象的秩序,他们又为什么要推动这种秩序呢?常有人说这些人其实什么都不信,只是贪婪而已。但这种说法有问题,如果真的什么都不信,就很难是个贪婪的人。如果人们希望某个由想象构建的秩序能维持久远,大部分的人特别是大部分的精英分子,就必须真正相信它。

那么怎样才能够让别人相信这些秩序呢?

第一,对外说法绝对要坚持它们千真万确、绝非虚构

永远要强调这是个客观事实,是由神或自然的法则所创造。如果要说人人不平等,一定不是汉谟拉比所说,而是因为恩利尔和马杜克这两位神的旨意。如果要说人人平等也不能因为托马斯这么说而是因为这是上帝造人的方式。如果要说自由市场是最好的经济制度一定不是亚当斯密这么想而是因为这是自然不变的规律。

第二,教育上要彻底贯彻同一套原则

从人出生那一刻起,就要不断提醒他们这套想象构建出来的秩序。就像我们一出生就有了国家的概念,从上学就被培养要爱国一样,从我们出生开始,我们就被国家的概念所包围。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其实非常常见,就像北方的豆浆都是甜的,南方的粽子里有肉一样。这都是我们从小被灌输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其实都是可以打破的,所以才有了南北方的差异。

但是为什么人类不会发现组织自己生活的种种秩序其实是想象呢?

1.想想构建的秩序深深与真实世界结合

虽然这些想象构建的秩序只存在于我们的脑海里,但它可以与真实的世界紧密结合。

2.想象构建的秩序塑造了我们的欲望

多数人很难接受自己生活的秩序只是虚构的想象,但事实上是我们从出生就已经置身于这想象之中,而且连我们的欲望也深受其影响。于是,个人欲望就成为虚构秩序最强大的守护者。甚至那些人们以为深藏于自己内心的渴望,通常也是受了想象秩序的影响。现代人之所以要花费大把银子去国外度假,正是因为他们真正相信了浪漫的消费主义神话。

3.想象构建的秩序存在于人和人之间思想的连接

想象构建的秩序并非个人主观想象,而是存在于主体之间,存在于千千万万人共同的想象之中。

身为人类,我们不可能脱离想象所构建出的秩序,每一次我们以为自己打破了监狱的高墙、迈向自由的前方,其实只是到了另一间更大的监狱,把活动范围稍稍加以扩大。但是想要打破某一想象的秩序,我们就需要想象出更强大的东西。例如想解决一个公司,我们可以靠法律,解决法律,我们可以靠国家,解决国家,我们可以就得想想更强大的东西,比如制度。

合作是需要记忆的,那么记忆过载了怎么办?

之前我们说过,凭借着八卦,人们可以构成人左右的团体,而虚构的故事可以让更多的智人在一起合作。但是到了农业革命后,人类的合作更加密切,这时候人类的记忆就已经成为了巨大的局限。

某些其他物种也能形成大型社会,而且稳定又灵活。但这是因为它们的基因组里就已经储存了合作所需要的大部分信息。之所以蜜蜂不需要律师,是因为不会有蜜蜂打算违反什么蜂巢宪法,认为清洁蜂不该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逐幸福的权利。

而智人的社会秩序通过想象构建,维持秩序的关键信息无法单纯靠DNA复制传给后代,就需要各种努力,才能维

持种种法律、习俗、程序、礼仪,否则社会秩序很快就会崩溃。

人类的大脑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储存设备。首先大脑的容量有限,其次人类难免一死,而信息传递几次之后,总会乱成一团或遭到遗忘。最后,人类的大脑经过演化,只习惯储存和处理特定类型的信息。例如为了狩猎,远古狩猎者必须能够记住数千种动植物形状、特性和行为模式。而对于数字,就不太敏感也不太需要。因为他们只需要知道有果子就行,至于是几个完全不用去数。

因此,后来的结绳记事,书面文字大多是为了记录数据。而无论是希伯来的《圣经》、希腊的《伊利亚特》,还是佛教的《大藏经》,一开始都是口述作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gyinga.com/jkjt/123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