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赞美了韩非凌霜不凋的志向,也刻划了一个思想集大成者的悲催形象。
作为战国时期杰出的散文家、哲学家、思想家,千古杰作《韩非子》在多领域为后人留下了挖掘不尽的宝藏。
但是韩非也饱受后人诟病。
因为他提出法、术、势的君主治理思想,而认为他是一个阴谋家;因为他强调法治,而认为他严峻无情;因为他主张功利,认为人与人之间没有仁爱、只有功利,而认为他自私。
其实,这一切都是一场误会,人们对他的误读和曲解无非是因为他说了太多的实话。
因说实话而不受待见的例子,韩非不是开头,也更不是结尾。这种例子不胜枚举。但是至今没有一个意见领袖,敢公然提倡不说实话,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这只能说明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虚伪的人,一种是真诚的人。韩非只是站在了真诚者的队伍之中。
韩非另一个遭受非议甚至攻击的,是他的风格。他犀利尖锐,又幽默透辟,把道理讲到极致,把故事讲得有声有色、血泪横流,而这种画面,是胆小之人所不敢直视的。敬而远之,算是一种明智,借机攻击者,一定是内心有*。韩非一直活在有*和打*的世界里。
泱泱《韩非子》,篇篇是经典。在此,我们从五十五篇中随选十句话,掬沧海之一滴,共享韩非思想的精要。
1.事以密成,语以泄败。《说难》
谋事要想成功,必须保守秘密。言语不当,泄漏秘密,必然导致失败。
这个道理、这个逻辑、这个无数先例,无需一一列举。
2.一手独拍,虽疾无声。《功名》
一只手自己单拍,拍得再快再猛也不会有声音。这就是常言所说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孤掌难鸣的意思。
它包括两层含意: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很难干成大事,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齐心协力才能众志成城;矛盾的产生需要对立双方共同作用,不是单方面引起的。
3.摇镜则不得为明,摇树则不得为正。《饰邪》
不停地摇晃镜子,镜子就很难照出对象的原貌,秤在称东西的时候如果不停摇晃,它就无法得到正确的称重。
标准和规则,只有在不折腾、不反复、不左右摇摆的背景下才能发挥正向作用,才不会变成哈哈镜、*秤;事物的发展需要相对的静止、稳定和平静。
4.右手画圆,左手画方,不能两成。《功名》
一只手画圆,另一只手同时画方,结果是两个都画不成。
这是很多孩子在成长中都做过的游戏,很有趣,也很难做成,以至于有人专门挑战这个课题,专门训练以提高某种心理能力。有人为此谱曲填词写歌:“左手画方右手画个圆,认真点头给你个笑脸”。
金庸在《射雕英雄传》里专门把此项武功赋能给被*药师困在桃花岛十五年的周伯通,一神受内,一神游外,双手使出不同武功招数,遇敌之时,分进合击,以二对一。这是小说,而且是浪漫主义的武侠小说。
回到正题:心无二用,做事要一心一意,不可三心二意。
5.上不天,则下不遍覆,心不地,则物不毕载。《大体》
上面如果没有辽阔无边的天,就不能覆盖整个大地,心胸如果没有大地那样宽广,就不能包容万物。
嗯,这又是在劝说谁谁。其实,老百姓也是如此。
6.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显学》
冰块与炭火不能同时放在一个容器,严寒的冬天和酷热的夏天不能同时到来。
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不要勉强将完全对立的双方统一到一起。
7.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弱。《有度》
一个国家,不会永远强大,也不会永远弱小。坚持依法行事的国家就会强大,不重视法治的国家就会贫弱。
这个观点的*治占位如何,我觉得作为两千年后的今人,应该是心知肚明了。
8.明主在上,则人臣去私心行公义;乱主在上,则人臣去公义行私心。《饰邪》
明君在上,则臣下去私心、行公义;昏君在上,则臣下去公义、存私心。
韩非治国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公私分明。“私义行则乱,公义行则治。”治国必须明于公私之分。
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时代,韩非提出这种*治主张,无疑具有先进意义。
9.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外储说》
用肉去驱赶蚂蚁,越驱越多;用鱼去驱敢苍蝇,苍蝇闻到鱼的味道反而会飞过来。
这和缘木求鱼、钻火得冰都是一个道理,比喻手段、方法、行为与自己的目标正好适得其反。
10.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扬权》
具体*事,要分给地方官员来做,大权要集中在中央。
这个观点和建议深受秦始皇欢迎,因为这符合了封建大统一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