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zx/认识汪曾祺,是通过他的文章《端午的鸭蛋》,身为吃货的我一下子被色细而油多的鸭蛋*勾得垂涎欲滴了,我才知道原来只是通过文字竟可以将吃食写的这样鲜活生动,令人口舌生津的。在食欲的驱使下,我阅读了很多汪曾祺的作品,才发现原来他写过这么多的食物,还将之编成了《食事》一书。汪老可以说是一个真正爱吃,会吃,懂吃的文人,他的脚步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的口味尝遍了天下的东辣西酸。他曾戏称自己“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真是一位有趣的老人,真是一位懂生活的老人!汪曾祺的文章里有“世间百味”他的文章里写遍了酸甜苦辣咸臭,既有筵席大餐,也有家常小菜,还有山村野味,各色食物缤纷登场,尽态极妍,让读者食欲大开,这哪里是散文,分明是菜谱才对呀!写羊肉,作者认为内蒙古的羊肉最好,不膻,据说是因为羊吃了草原上的野葱,把膻味解了。白煮羊肉的吃法更令我们大开眼界——整只羊放在锅里只朱半小时,羊肉带生,鲜嫩无比,各人用刀割自己中意的部位,沾一点佐料吃。写野菜:凡野菜,都有一种园种的蔬菜所缺少的清香。我们这里也吃野菜,但不像作者笔下提到的这样种类繁多。荠菜,枸杞头,蒌蒿,马齿笕,莼菜,眼子菜……令人眼花缭乱,或凉拌,或炒制,或入馅,或蒸食,吃法也多,看得我口水直咽,不知道什么人才能遍尝这些野菜,若是有能人,能将它们都收集齐了,我想,单单野菜,也可以组一桌宴席了吧。写家常小菜,有荤有素,有凉有热,口味多样,做法详细。拌菠菜,拌萝卜丝,便宜家常,但不失清新;干丝,做法复杂,要求较高,取其鲜美;松花蛋拌豆腐,芝麻酱拌腰片,味道浓郁,不失为下酒的佳品;拌里脊肉,塞馅回锅油条,耐饥解馋,酥脆过瘾。写云南菌子,尤为动情,作者曾在不止一篇文章里回忆过云南的食物,回忆过云南的生活,我想他对这段时光一定是极为怀念的,所以才会一再提及。牛肝菌,青头菌,鸡枞,干巴菌,鸡油菌……每一样菌菇都写出了烹制方法,每一样菌菇都写出了食用口感,或清淡,或丰腴,或鲜美,或浓郁,对菌子的怀念,不只为口腹之欲,更多的是对昆明的怀念,对昆明的感情。从这些文章里,我们能够看到汪曾祺包容的态度,各地有各地的饮食,各人有各人的喜好,每个人的口味都不相同,我们可以保持自己的习惯,但不要轻易对他人的喜好进行置喙。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汪曾祺的文章里有“烟火人间”作者的脚步不停,尝遍了各色美食的同时,也见惯了各色人等,遍历了世间风情,偶尔在只字片语中透露的小温馨,小美好,也常让人羡慕不已。《枸杞》中老夫妻,于草丛中边走边搜索,走几步,停一停捡枸杞子,不为收获,只为散心,只为玩,这样的画面固然令人艳羡,但我更喜欢的是他们的生活态度,童心未泯,于平凡生活中发现乐趣。希望我老了,也能有这样的心境,希望我老了,也能有这样一个人陪。《槐花》里的养蜂人夫妻,奔波辛劳,逐花而动。洒脱率性的四川妻子,令同为女子的我佩服赞叹!简陋的屋棚,粗糙的陈设,妻子同样可以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那加了一勺豆瓣的面,既是她的坚持,也是她的快乐,这是一个真正懂生活,会生活的女子!《踢毽子》踢毽子惯常是孩子们的事,但大雪天的清晨,几个老人围在一块儿踢毽子,却也并不感觉突兀。他们最年轻的也有六十多了,轮流传递着踢,腿脚利落,身板挺直,面色红润,双眼有光。这样的老人不为儿女活,不为孙辈劳,他们过得是自己的人生,他们活的是自己的日子。大雪天,这几位老人是一幅画,一首诗。汪曾祺的文章,读来亲切,自然。他如一位历经世事沧桑的邻家长者,与你闲话家常,你的鸡毛琐碎,他懂,他的哲理思考,你品。他的文章极具生活气息,不会让我等升斗小民自惭形秽,望而生畏。汪曾祺捧起一碗粗茶淡饭,吃的是世间百态,尝的是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