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等我们把病*检测明白,病*就先我们一步检测出了体质的优劣、干部的水平、商人的良知、专家的素养、医者的操守、和民众的认知。我们在跟神人圣徒共处 ,也在跟妖魔邪*同呼吸共命运。
王思聪此次发微博称要求部门严查以岭药业,看到不少有人完全支持他,我是感到有些不太明白。
当然两者我不会对任何一方保持完全支持的态度。
以岭的连花清瘟中药虽然好,但是它也着实不该在疫情泛滥的时候只片面宣传它可以治疗新冠,甚至说预防。
我到现在依然记得当时人们排队去药店买莲花清瘟,药店卖到脱销,天不亮就有人站在门口排队的场景。一夜之间,报道铺天盖地。
当然我不是说这个药不好,而是其中的运作方式。当然以岭药业不能单单代表整个中医领域。
人们对中医中药的理解并不深,要不就是完全支持西医,要不就是认为中药养生包治百病,没病也能吃两幅,要不就是西医治不好了求教中医死马当活马医。
莲花清瘟受到非议也有两方面原因。
一:上级的单方面宣传,民众认知不够。其中药材成分都属寒凉,清热解*之效,适用于温热病温热体质之人。若是得了风寒感冒,或者本就体寒的人吃了这个药反倒是雪上加霜。他们说这个药好,可是我吃药吃出了身体问题,又不知原因所在,只能是这个中药的问题。
人们以为莲花清瘟是中药之大道至简,一招鲜吃遍天。王思聪确实有句话说对了,这世道有良心的媒体太少。媒体不负责的言论,让老百姓吃尽苦头。而可笑的是,教授院士公知个人竟以为抓住了媒体舆论的导向就是把握了问题本身。
莲花清瘟被过于神化接近妖魔,便宜好用,有时十全十美也是事物走向相反的开端。
二:上海家家户户都能收到莲花清瘟胶囊却收不到蔬菜粮食,民众和别有用心之人自然把矛头对准了莲花清瘟胶囊。民众也许是为了泄火,别有用心之人则怕是看中药在疫情肆虐的当下获利颇丰,它们馋的红眼也想来争这块“蛋糕”,也想赚的盆满钋满,只不过这蛋糕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渐开始散发恶臭,也只能引来一些苍蝇臭虫罢了。
王医院展开合作,发展了针对新冠的 药,坐落于成都。只不过相比于莲花清瘟普普通通实实在在的一盒胶囊,那恐怕不是一般人随随便便消费得起的。如前几年的心脏支架一般,大伯在做完搭桥后的不知道多少年里,降价了不知多少。
对莲花清瘟的打击也从侧面反应他们打击中药的决心。洛克菲勒所言,必须消灭中医,因为廉价有效。只有中医死了,西药才能完全占有这块它觊觎已久的市场肥肉。它们掌握着所谓的话语权,杀死它的方式就是给它扣上不科学的帽子。
任何居高不下,不是真心实意为民谋生之流都是心怀*胎居心叵测罢了。
不管是登上热搜的中医还是西医的交锋,若神未安志未定,有欲望有所求,毫无大慈恻隐之心,不愿普救含灵之苦,若非利益所及毫不感同身受,不正如孙思邈所言之含灵巨贼?
物质方面的先进科技医药;精神方面的人文关怀照料之心;技术方面的操作守则都只是主观信息的载体,它 所能表现的是也只能是文化。神农尝百草,李时珍著医术,甚至四圣写易解易,不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技术,而是普救含灵之苦的精神,乃慈悲也。值得传承的,盛行不衰,乃文化也。
继绝学之时,不仅要掌握往圣绝学的技术性成分,更要继承其乾坤浩然正气。
不知天道,如何致于中和?不知命,如何对抗疾病?私以为,疾病的产生不是来源于外在环境产生的新的病*,而是人身体机理的内在变化能否与外和中,重点在于人,而非外界之*,也非一方一药。
夏天热,冬天冷,这是天的规律,而你如何能在夏天保持不热,冬天保持不冷,百*不侵,难道关键在于杀死夏天冬天让它不热不寒从而来保证自身夏凉冬暖吗?
也有人尖锐的指出,中医药至今都没有受到中国自己虔诚的文化对待。
在某些不可言说的变化影响下,在潜移默化的西化环境中,形而中而形而上太难以去表述理解实践。对于西医教育模式下的学生来说,中医思维太难以捉摸。
或许从形而下试图去理解“方证对应”与西医的生理病理相联系是最不济的行得通的方便。
希望由下至上在形而上的整体中达到中和,在辩证中游刃有余。
以上拙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