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29黎大叔终于能站

“耶,黎大爷,你的脚杆看起来好多了,现在都走得了哇?”年1月16日,从外地打工回来的邻居正向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打招呼。这个老人正是重庆市大足区税务干部朱淑明的结对帮扶对象——大足区宝顶镇车家村村民,69岁的黎昌云。年底,结对帮扶没多久,黎昌云就摘掉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帽子”。但朱淑明坚持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帮扶,5年来,他想方设法帮扶黎昌云一家改善生活条件、重拾生活信心、防止因病返贫。黎昌云病残多年的腿日渐好转,终于能站起来走路了。一年7月底,朱淑明带着扶贫任务,第一次入户走访黎昌云家。刚进家门,眼前的一幕让朱淑明的心揪了起来。只见昏暗的偏堂一角,黎昌云坐在矮椅边上,动作缓慢地择着菜,黝黑的面颊布满皱纹,左腿弯曲支撑着略显臃肿的身躯,右脚踝和右脚肿得亮亮的,绿头苍蝇围着溃烂流脓的地方时不时地叮咬,叮得难受了,黎昌云就用一把破蒲扇赶一下。据了解,年,黎昌云骑三轮车时不慎被车砸到腿脚,右脚踝粉碎性骨折。由于医治不及时,落下了二级残疾,站不起来,只能坐在小板凳上靠左脚支撑慢慢移动,生活起居都需要体弱多病的老伴护理。儿女们都外出了,留下两个正在读书的孙子。因有子女,黎昌云不符合贫困户条件,也不符合享受低保的资格。老两口靠着卖菜,省吃俭用供两个孙子读书,根本没有余钱对脚伤进行正规治疗。黎昌云的脚伤就这样,反反复复化脓感染,严重了涂上盐水就算处理了。朱淑明一阵心酸,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帮助眼前这位饱受疼痛折磨的大叔站起来。朱淑明(左二)入户走访残疾帮扶户二问及治疗脚伤,黎昌云无奈地说:“算了,不治了,都六十好几的人了,治好也怕管不了几年。再说,现在连站都站不起来,也不一定治得好,费用更是承担不了。”朱淑明每次走访,总是一边拉家常关心黎昌云的脚伤情况和生活状况,一边宣传*和国家的扶贫*策,帮助老两口树立信心、重燃希望。在黎大婶表示“还想多做点事”时,朱淑明赶紧买来鸡苗鸭苗送去,支持黎大婶力所能及地搞自种自养,并介绍亲朋好友“组团”采购黎大婶家的农副产品,带动黎昌云一家实现增收。朱淑明多方打听了解到,如果黎昌医院进行医治疗养,医院减免、残疾人互助基金拨款、医保卡报销后,自己基本不用花钱。这样反而比拖下去产生的零散医用支出更划算,而且康复的几率也大很多。经过不断劝说,年底黎昌云终于答应试一试。根据*策,朱淑明首先帮助黎昌云向区残联申请到一个轮椅、一套双拐。考虑到黎昌云坐轮椅不方便、黎大婶又不识字,自主申请残疾人医疗救助有困难,朱淑明便主动揽下“跑腿”的活儿,开启“一条龙”落实*策模式。通过走访了解和电话沟通,朱淑明帮着准备申请资料、完善所需表册、递交所有手续,再一一向黎昌云、黎大婶讲解说明,等他们听明白后签字确认。遇上电话说不清楚的时候,朱淑明就带上表单,开车40分钟与黎昌云当面沟通,确保不耽误申请进度。区残联、村委会、黎昌云家……经朱淑明连轴奔波,黎昌云的残疾人医疗救助申请获批了,医院享受减免费用的治疗,黎大婶也获得了每月70元的残疾人护理费。年到年初,朱淑明又“一条龙”帮助黎昌云申请了残疾人专项困难补助,自己也陆续资助余元,支持黎昌云治疗脚伤。朱淑明为黎大叔送去带坐手杖三经过多次住院治疗,年底,黎昌云终于能站起来了,可以拄着单拐走路,现在有时在家里不用拐杖也能走上一阵。朱淑明琢磨着,黎昌云家庭关系的隔阂也得“疏通”,这样才能守护老两口的晚年生活。于是,他找到黎昌云子女的联系电话,经过持续反复耐心地开导和沟通,一家人的关系慢慢缓和起来,几个子女会时不时地寄些零用钱给老人,逢年过节也回家了。车家村*支部书记罗庭亮感慨:“以前看到黎昌云都是眉头紧锁、唉声叹气的。近两年,慢慢看到黎家房前屋后收拾得干净了,也主动跟邻居打招呼开玩笑了,感觉黎昌云一家日子过得顺当了,有生气多了。”黎昌云的故事只是大足区税务局开展对口帮扶工作的一个缩影。大足区税务局对口帮扶的9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从年起便陆续脱贫,年底全部“摘帽”。但大足区税务局的帮扶干部们不摘帮扶、不摘责任,继续助力帮扶户在脱贫致富路上走得更稳更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gyinga.com/jkzz/139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