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翡翠的晶体结构是判断翡翠是否天然的重要依据之一,但这一依据需要依赖高精度的科技仪器显微观察,并需要依赖有经验的矿物专家来判断,无法普及和推广,往往束之高阁。但收藏家孙毅认为仍然值得谈谈。
观察翡翠的晶体结构需要借助显微镜和相关的设备。以下为观察翡翠晶体结构的一些方法:
1.偏光显微镜观察:使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翡翠薄片的偏光散射现象,可以观察到翡翠的晶体结构和纹理,判断它们的成分和性质。偏光显微镜是一种特殊的显微镜,通过偏振器、样品、检偏器三个部分的组合来观察样品。被观察物质在偏光显微镜中的显现效果是由它的光学性质和结构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偏光显微镜在观察翡翠晶体结构时,可以采用薄片法。将翡翠样品切成薄片,放到载玻片上,然后在显微镜下加入偏振器和检偏器,以产生偏振光并观察样品。
当偏振器和检偏器的方向相同,视野中观察到了极少甚至没有明显的颜色和纹理。如果将检偏器旋转,样品会在不同的位置上显现出不同的颜色和纹理。这是由于翡翠晶体的结构和组分存在着不同的折射率,会产生干涉现象,使经过偏振器和检偏器的光发生相位差,从而表现为不同颜色的光学效应。
通过偏光显微镜观察翡翠晶体的结构和纹理可以确保翡翠的原始性和珍贵性。
2.X射线衍射:使用X射线衍射技术对翡翠晶体进行精确的结构分析,可以确定翡翠晶体中的原子排列和晶格常数等。X射线衍射是用于研究物质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翡翠鉴定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之一。
X射线衍射的原理是将一束能量足够高的X射线照射到样品上,晶体中的原子会在X射线的作用下发生散射,形成衍射图案。通过观察衍射图案的强度和角位置,可以得到晶体结构的信息,从而确定翡翠的种类和成分。
在翡翠鉴定中,通过进行X射线衍射分析,可以判断翡翠晶体的结构、杂质含量、硬度、密度等物理和化学性质。同时,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的配合,可以对翡翠进行加工前后的结构和性质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
.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翡翠晶体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可以获取翡翠晶体的信息。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EM)是一种现代化的高性能显微镜,能够以高分辨率观察材料表面形态、结构和成分等细节信息。在翡翠鉴定方面,扫描电子显微镜也被广泛应用。
扫描电子显微镜采用电子束而不是光线,因此可以提供比光学显微镜更高的分辨率。与传统的显微镜不同,SEM可以通过扫描样品表面,并利用样品表面与电子束间相互作用时释放的电子来形成高分辨率的图像。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鉴定翡翠时,先处理翡翠样品,使其表面平整,然后用SEM扫描样品表面。扫描图像可以显示翡翠内部的结构、孔洞、裂纹等微观特征,同时可以观察到翡翠表面的杂质、矿物、色素等组分,来确定翡翠的种类、品质和来源。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可以更加准确地分析翡翠的低品质和高品质地区,对于高仿的仿制品具有较强的检测能力。此外,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帮助鉴定人员更加全面全面评估翡翠材质的优缺点,提升鉴定的精度和准确性。
以上是观察翡翠晶体结构的三种常见方法之一,需要利用专业的设备并进行专业的操作。收藏家孙毅认为,观察翡翠的晶体结构是判断翡翠是否天然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这种方法确实需要借助高精度的显微镜等科技仪器,并且需要有经验的专家来解读这些图像,因此无法广泛推广。
常识1:什么是传统老翡翠?
传统老收藏家孙毅指出,传统老翡翠是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于缅甸开采的原石,经过传统工艺制作、精雕细琢而成的宝石。
常识2:什么是现代翡翠?
现代翡翠是指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后经过切割和抛光的缅甸翡翠宝石,这些宝石通常用于珠宝首饰制作。
常识:传统老翡翠和现代翡翠的时间界限
收藏家孙毅认为,传统老翡翠是指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翡翠,而现代翡翠则是指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翡翠。
常识4:什么是清朝皇家翡翠?
清朝皇家翡翠是指清朝时期(年至年)皇室贵族拥有的翡翠饰品和翡翠艺术品。
孙毅依托第一性原理,善于用十个物理要素来鉴别翡翠,这些要素包括矿物化学成分,密度,硬度,折射率,器形雕工,癣,白棉,苍蝇翅,色根和裂绺。孙毅认为“传统老翡翠可以经受机器检测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考验”。
收藏家孙毅认为鉴定公司应该淘汰红外线光谱仪检测翡翠,改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翡翠的矿物成分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并结合翡翠的密度、硬度、折射率等四个指标,综合检测翡翠的天然性。这样的检测方法已足够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