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散文刘贺*白洋淀上ldquo

白癜风治疗 的药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629059.html

白洋淀上“龙抬头”

作者:刘贺*

人们常说,年过了节也过了,该干嘛干嘛!正月里的活动都结束了,百业开张,万物复苏,市井闲汉也得找点儿事干了。但是阴历二月初二这天可有讲究,得当节过。

二月二,龙抬头。其实二月初二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中和节”,好多人叫不出来而已。白洋淀边民谚讲,“二月二,龙抬头!蝎子蚰蜒钻葫芦。”时值二月,恰是惊蛰以后,*虫又开始活动。人们为了求平安祈安太,开始避五*。所谓五*者,长虫(蛇)、蝎子、蚰蜒(蜈蚣)、疖肚子蛤蟆(癞蛤蟆)、蝎了虎子(壁虎)。如何避,其实就是家家贴一幅五*图的剪纸就得了。

“二月二,剃龙头”!进二月捂了一正月的脑袋可以理发了。白洋淀边讲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大爹。天津卫和北京城也有正月剃头死舅舅的说法,京津这说法还真有典故。据传,清兵入关立大清国,对汉族男人的蛮横*策是“留发不留头”。没多少骨头茬儿硬的主儿,都剃成了半拉秃瓢。可是随着满汉一体的逐渐汉化,人们就想了个辙,就有了正月里理发死舅舅的说法。死舅就是思旧的谐音,话说到这儿,就都明白了。这准是那帮反清复明的文人提议的,这老百姓啊就跟着就坡下驴,落下这么个风俗。死大爹就是死大爷,这可暂时不知道什么来历。不管怎么说,正月理发伤哪个长辈都不好,多捂几天进二月再理。再者说,“二月二,龙抬头!”把头理个利利索索的,这龙抬头也是龙精虎猛的多好?看起来也精神不是!

老年间二月二这天要“饮(读印)龙”,但凡碾子场的碾子、轧苇场子的碌碡、豆腐坊的石磨盘以及沾石头的东西物件儿,早晚都要浇上水,意为给龙喝水。同时,还有起大早到淀边或井里担 挑子水的习俗。虽然担水还不能整桶挑回家,一边走一边洒,说这有个由头,叫把龙王爷引回家,图个风调雨顺。纯粹是迷信,果真把龙王爷请家里,那家里头大人小孩还不都成了好龙的叶公,全吓跑喽哇!。纯粹是制造机会让家伙什儿歇菜,人们落个多休息一天,为少干活找个辙。

白洋淀边二月二这天有忌针线活儿的说法,不知您听说过没有。说是啊这天动针线,怕扎瞎了龙眼,京津地区裁缝铺还得放假一天。也有人讲,老爷们光歇着啦!女人们还得缝缝补补,得找点理由也歇会不是!旧社会早过去了,新中国早就有了“三八妇女节”,妇女同志们早翻身了多少年了。有得还翻大发了,家里外头女同志掌权说了算,想哪天歇会儿得听人家的!都说这老爷们窝囊废,老爷们自己个说,我这是爱她,你管不着,嘿嘿!

白洋淀上还保留着二月二起大早做饭的习俗,“谁家先冒烟,高粱先红尖儿”!初二凌晨一过,就看谁家先烧火做饭了。好比到寺里抢头香一样,这也有个好的寓意就是人勤春早吧!”高粱先红尖儿”这句话一下子把白洋淀的特征说出来了。过去啊,白洋淀十年九涝常闹大水。老百姓本来就没多少庄稼地,就是种了庄稼也是靠天吃饭。龙王爷赏赐了就收一季,更多时间龙王爷变脸就淹喽。水退去了什么也种不了,就只能种点棱子(荞麦),而且棱子这东西不是高产的庄稼。所以人们知道这规律,庄稼直接种高粱。为什么种高粱?高粱不怕水淹,即耐水又个儿高,虽然也不高产,但是能赚一季秫秸(高粱杆儿)。秫秸杆能多重用途,打苇箔、编蓖帘子、刨笤帚、织斗笠等等,或者直接扎捆就上集市卖。你瞧,白洋淀种高粱好处多吧!

说这么多,民以食为天,凡事都离不开吃。怎么也该讲讲舌尖上的白洋淀二月二了!烙饼、摊鸡蛋、菠菜粉条炝拌绿豆芽、熬棒子面粥,家家户户都这么吃。白洋淀人们还喜欢做咸食,把鸡蛋、面粉、葱花、盐搅和成糊状,锅烧热放点儿油摊薄饼,也有叫鸡蛋片儿的。“春鲂秋刀迎霜厚,开河屎包儿赛过肉”!这句白洋淀民谚把白洋淀人按季节捕鱼吃鱼说了个明白。春天的鲂鱼(武昌鱼)、秋天的刀鱼(已绝种)、秋天霜降以前的厚鱼(草鱼),那二月二呢?就是开河的”屎包儿”了。“屎包儿”是鳑鲏鱼的白洋淀俗称,鳑鲏鱼在明末姚可成的《食物本草》中有叙述说,此鱼形似鲫鱼,而比鲫鱼小,味道与鲫鱼不同。白洋淀人喜欢二月初一把鱼打上来收拾好,放调料腌制一晚,二月二早上煎或油炸都可以。为了配合吃这种鱼,人们喜欢烙一种荷叶饼,就是烙饼时把饼折起来烙,上下两面的咯吱,形状像折起的荷叶,两头扒开正好把鱼夹在中间。

“屎包儿”鱼只有净水才有,水稍微有污染此鱼不能活。白洋淀自年重新蓄水以来,由于污染严重,此鱼每年的产量极低。没有”屎包儿”,“小白条儿”、”小麦穗儿鱼”也凑合,这些小鱼比“屎包儿鱼”鱼刺较硬,不如“屎包儿”口感和味道好。近日,雄安新区对白洋淀的全面治理开始了,以后像“屎包儿鱼”一样对白洋淀水清洁度要求高的鱼种会逐渐丰富起来,这种美味会重新返回人们餐桌上。二月二来白洋淀尝尝荷叶饼夹”屎包儿”,一定打动您的心肠。

还是那句老话,”十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地域特征,但是有点习俗还都有相同之处。比如”龙文化”在二月二,不光都叫龙抬头,而且好多饮食习惯都相似。比如吃饺子,叫“食龙耳”、包馄饨是“食龙眼”、擀面条是“捋龙须”、焖米饭叫“吃龙子”、烙大饼叫“掰龙鳞”。不管怎么着,也得吃点好的或者差样的!

在白洋淀边端村还有一种特殊的食品,一定是在二月二吃,那就是“蝇子糕”了!没听说过这种吃食的名儿的人,一听保准会说太恶心人啦!这东西可是伴随着几十代端村人成长的儿童休闲食品,是端村人永远难忘的乡愁。其实,这是用粘面烙成的一种发面甜饼,还很有咬劲儿!怎么做呢?过了腊月二十以后,白洋淀人都喜欢蒸年糕,形状是窝头样的。各种黏面如糯米、黍米、江米、高粱米都能磨成黏面,混上红枣蒸窝头就是年糕了,我们叫黏窝窝。在正月里总要留几个,等到了二月二做蝇子糕。你想,腊月的黏窝窝撂倒二月不撂发毛了哇!对,就是撂发了,这是自然发酵的酵母。把长毛的黏窝窝洗净掰碎,和上黏面发酵。发好后的面加芝麻加糖做面剂儿,擀成大饼一样的形状,然后刀切成菱形块儿,放锅里烙脆,出锅即食,也可以油煎或炸。口感脆甜可口,还有芝麻之香,另有一种独特的发酵味道。制做时可以放红糖调色彩,其实旧年月哪有那么多白糖,红糖倒是家家都有,所以这东西还就是红糖的正宗。放凉了,还有人喜欢那独特的咬劲儿,吃几块咬得腮帮子和太阳穴疼!还忒愿意吃,好像小时候没吃够。

可能糕饼上有芝麻,像苍蝇屎所以叫蝇子糕。淀边端村镇又有吃蝇子糕粘蝇子的说法!说进二月万物复苏,该有苍蝇开始活动了,二月二这天吃了“蝇子糕”蚊蝇一年不进屋,主要是不招苍蝇。有没有科学依据呢?您想,可能吗?就是白洋淀老百姓图个吉利而已,其他地儿还有说吃烙饼煮鸡蛋避苍蝇的呢?就是一个老论道,我到觉得是给旧日艰苦岁月找点儿乐子,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这天不让吃面条和米饭,吃面条屋顶掉长虫(蛇),吃米饭长蛆但是我觉得过去日子不好过,物资又极其匮乏,难保有上门的亲戚和串门的朋友,有这吃食不给谁都不好,所以起个难听的名字,别人一腻歪,好给自己孩子们多留几块儿!另外,白洋淀还有二月二吃饺子的习俗,说“二月二吃饺饺,天上掉元宝”。从这儿就看出来中国人自嘲的特点,能吃上顿饺子,那就相当不错了!舌尖上的中国里说过,中国人吃下的每一口食物,都能咀嚼出复杂深远的历史况味!不仅仅是白洋淀地区,吃了吗?这句问候应该在全国使用!这就是延续数千年的移民迁徙,来自于祖辈对饥饿的深刻记忆。我们白洋淀的大部分人民就是外地移民,人们为了生存而流动,粮食就是生命延续的保障,糟蹋粮食的事儿都不可能发生。在辗转创造出新的美味,活下去也为了活的更好,这是中国饮食丰富多彩的原始动力!用剩东西做食材,化腐朽为神奇,也是对饥饿的回忆之一。蝇子糕现在是故意留到二月二,也许就是舍不得吃,不小心留的时间长发了毛,有舍不得扔才创造出来的。至于为什么用刀切成菱形块儿,这不过二月二嘛,掰龙鳞,闹个好兆头啊!

刘贺*,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保定市作协、书协会员、河北省书画院特聘书法家,安新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白洋淀书法研究院副院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gyinga.com/jkzz/64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