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四月,我裸辞了,离开了我曾以为自己会待很久很久的公司。之所以用了“很久很久”这个词,是因为前司是我心目中的理想公司模板。
“如果我连这家公司都没能待下去,那应该就可以切断进入公司这个人生选项了”
抱着这样的期待,毕业后独自一人去了北京。
也正是因为抱着这样的期待,裸辞的时候,我非常茫然。
这短暂的职业生涯,让我一下子就触达了“好像上班也就这样了”的底线。我脑子里那套旧的逻辑和价值体系被现实碾得七零八碎,我无法重新将它们重新拼凑起来。
我 能做的,是在脑中长出一套新的标准,但是任何新生都带着痛苦。
这一年,也过得并不轻松。上周,丘丘在自由会客厅做直播的时候,分享了一个职业转型状态四象限模型。它完美地打中了我这一年来所有的状态和情绪。
(直播精华戳这里阅读??:职场人如何高效挖掘优势,设计转型之路?|直播回顾)
回忆一年心路历程:前半年在下半象限反复横跳。后半年,有时会跳进第四象限,但是因为不确定性未被消除,还是会跳回下半象限,在各种情绪里摇摆。最近几个月,我终于逃离了下半象限,开始在上半象限玩跳棋游戏。记得去年10月,我和蕾蕾因为要举办“自由会客厅”的线下活动,一起去拜访分享者。回来的路上,她跟我分享了自己的自由职业探索之路。蕾子说自己用了一年时间才找到方向,走得非常慢。但是她坚定地告诉我,自己再也不会回职场的那一刻,我被触动到了。
那时候,我正处在“有动力没方向”的迷茫时刻,走自由职业的道路也只是我未来的选择之一,而不是 。
今年4月,会客厅小团队一起录了的 期播客,我在播客里也同样坚定地说出了那句话:“我再也不会回职场了”
回望这一年,我相信当时被蕾蕾轻描淡写量化的时间线里一定也和我一样,藏着无数个想放弃、情绪崩溃、自我调整后又咬牙坚持的时刻。
现在,我想把自己的非典型“情绪跳棋路径”写下来,给这一趟孤勇的英雄之旅画上一个短暂的小句号,也给那些还在暴风雨里行走的朋友们一丢丢能量。
??本文分享经历和感受,不提建议哈!
/01.
“我不知道想要什么,但我知道不想要什么“
听很多朋友分享自己的裸辞转型故事,但其实都不是真正的“裸辞”。
有的人已经在职场利用业余时间探索自己的第二曲线,并且明确了未来的发展路径才离开。有的人则是副业有了稳定的收入,才离开职场探索自由职业的可能性。
而我,是真正的“裸辞”选手。
某天我和家属一起骑车上班,因为忙着赶时间,我骑得很快,也无暇欣赏路边的风景。他说“你骑慢点,你看树影多美,你看那边公园里的人,多有趣。”
而我,在这条上海最美的路上奔波了半年,却从来没有感受到过它的美。
它带给我的情绪只有焦虑、不安、紧张,因为我要沿着这条路去上班。所以,工作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当工作把生活挤压得喘不过气来,焦虑情绪不时渗进每一个生活缝隙里的时候,我再次拷问自己:我真的这么需要这份工作吗?然后,我做了三件事情:
01.想清楚我的焦虑源,它是否可以随着能力提升、职位晋升而阻断。
02.拆解这份工作带给我的多维度价值及其重要性,以及我是否可以用其它方式获取同等价值。
03.计算我的存款是否可以帮助自己度过没有收入的一年。
然后,我裸辞了。以及,我当时的想法是:不想再进入任何一家“公司”了。因为我无法忍受的不是过载的工作,而是找不到工作的意义和不自由的打工人模式。我没有办法在这里总结出个来,告诉你,从这几个角度思考之后,就可以做出裸辞的选择。
我的选择也并非全然理性,并且个体差异很大,很多东西是没有办法用共性的条条框框来做出判断的。
但可以提一点建议:一定要想清楚“裸辞”这件事是你在逃避问题还是在解决问题。
改变是把双刃剑。我们总会高估改变的价值,觉得一个人敢于改变就是行动派、勇敢者。但当我们并不知道怎么改变的时候,“追求改变”这件事情本身可能就是个体心理舒适区,是逃避面对内心真实冲突的手段。
(推荐阅读《了不起的我》 章节,作者详细阐述了“ 、二序列改变”的概念,帮助了解正在做出的改变是否有效。)
如果,这只是逃避问题的手段,后面只会有更多问题等着被解决,并且会让你离根本问题越来越远。
只能说,慎重慎重再慎重。
/02.
有动力没方向:盲目的探索者
虽然,我做好了面对迷茫和焦虑的准备,但一切还是来得太快了。离职前后,我的身体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那段“裸辞甜蜜期”对我来说并不甜蜜,没有长途旅行、短途出游,我医院30分钟车程的地方。用了1个多月顺利调整状态,终于撕扯掉了贴在我五官上的薄膜,重新恢复了对生活的感知力。但也很快地陷入了思考:之后的路我到底应该怎么走?此刻的我,很像站在一片空旷的田野里,身心舒畅,准备开始挖我的宝物。但我完全不知道它埋在哪儿,埋得有多深。只能以兴趣为线索,锚定几块区域开始浅探。相信我的盲目初探,也是大部分女孩想要做的职业转型尝试。但是,从商业角度去探寻理想,会充分理解“现实是骨感的”这句话背后的逻辑。简单概括一下我的探索路径就是:从线下店到线上店、从采购产品到设计生产,从手工制作到批量加工,和朋友多维度地探索了开一家店的可能性。毕竟哪个女生不想拥有一家自己的梦中情店呢?综合考量了经济、能力和资源的匹配度,最终没有盲目展开下一步行动。(关于这部分的探索,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这篇豆瓣日记)
时,我的经验:01.想永远不会有答案,趁着有动力的时候拿出分的执行力去做事。想着想着都是问题,但做着做着就会有答案。02.用MVP思维小步探索,也就是使用最少资源快速制作出能被用户使用的试验性产品,来验证你的大方向是否正确。这种方式的 优点是可以实现小成本快速试错。03.好好吃饭和运动,保持身体健康。情绪稳定是自我探索的基础,尤其是没有方向的时候,任何一点小事情都很容易让你陷入自我怀疑,然后崩溃。/03.
没动力没方向:乱撞的无头苍蝇我想大部分裸辞后重回职场的人,多半是在这个状态下回去的:没动力没方向。裸辞3个月的时候,我裸辞一年的闺蜜(一起探索开店的朋友)重回职场了。
另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实因素:三个月是裸辞人重回职场的时间截点。三个月左右的裸辞期,hr是会忽略不计的。在没动力没方向的痛苦驱动下,“不如就重新找个轻松点的工作吧“”不如就稳定点考个体制吧“”不如重回互联网吧”。这些想法接二连三地冒了出来,突突突。于是,我开始投简历找工作了。离职时明明想清楚并不想再回职场的我开始用“改变”逃避问题。很明显,此刻“改变”就是我的心理舒适区。我正在舒适区里寻找快速的解法,而不是 解法。想要找份工作并不难,很快地,我就收到了一些合适的面试回音。当我考虑接受一份工作的终面时,hr给我发了一条消息:记得带着你的方案来哦!短短十个字,我就看到了熟悉的过去和未来。我又要重新进入一个“体系”,被周围的人从0开始考评,我需要努力做到分来面对一轮轮的隐藏测试,而我刚刚在上一家公司经历完这一切。那我当初为什么要离开?我不正是因为讨厌这一切才离开的吗?顿悟、打住,我把自己从焦虑的迷雾里拉了出来。我意识到自己在逃避解决核心问题。但是不解决,它依旧会成为我下一条上升路径上的绊脚石,把我再次逼回原点。就这样焦头烂额了1个多月后,我和“迷茫焦虑”握手言和,并且冷静下来向内观。
前期一切焦虑都源于我在逃避自己的“母题”,逃避思考“我到底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于是,八月,我主要做了两件事情。
件是参加了“墨守MineSoul”的正念训练,希望通过正念放松大脑,对抗“熵增”。
第二件是参加了一期制定个人发展计划的训练营。在教练的引导下,主动寻找人生核心信念和优势势能,通过不断和自己对话,理清问题,规划人生发展路径。(在豆瓣写过一篇详细的自我探索日记,梳理出了我的三个关键词:创造、自由和利他)
九月,因为各种因缘巧合,加入了自由会客厅。(这里也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写了一半,下回分享。)
这三个月的我,像无头苍蝇盲目乱撞,却也因为曾经种下的小小种子,在岔路的道口开了花,指引我走上了现在看来是正确的路。
时,我的经验:
01.没动力没方向的时候,不如尝试停下来向内探。借助工具和方法论来和内心对话,尝试找到热爱和优势。这种向内探索的过程确实有点痛苦,但是可以通过知识付费寻找方法论和陪伴感。
02.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多出去走走。没方向、没动力时候,很容易焦虑和内耗。不如就彻底“摆烂”,放空一下自己。至少,你在给心充电,帮助情绪稳定地进入下一个探索阶段。
03.理财很重要,存款给了我一定的安全感,让我没有迫于经济压力重回职场。当然,也可以选择降低物欲(本人物欲很低)
04.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裸辞在家这种行为,在世俗的价值评价体系里是“糟糕”的。也许你并不在乎外界眼光,但长辈很容易受到外界价值判断的影响,这种影响最终还是会传递到你这里。如果你的家人并不支持和理解,尝试沟通或者善意隐瞒。不然,它会成为干扰你做出选择的重要因素。(和父母沟通对抗成为我这个阶段情绪不稳定的重要因素,重回起点,我会选择善意隐瞒)/04.
方向逐渐清晰
裸辞的前半年,我始终没有找到锚点,有动力的时候,浑身力气不知道该往哪里使,没动力的时候,看似躺平却又无法躺平,被焦虑包围,身心俱疲。
但好在,我没有停下来,也没有选择重回“找个工作”这条更平坦的老路。
下半场,我渐渐找到了方向,看到了一些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当我需要用文字来梳理自己寻找方向的路径时,很想从时间线里拉扯出一条明晰的线索,串联起细碎时刻。但,毫无头绪。
因为,期间还是有无数个想要重回职场的时刻,还是投了几次简历做了几份实习,还是不断在各种职业角色里进进出出,还是探索后放弃、不断重复。
连点成线,发现它是迂回曲折的,是分叉后又收回,是回头后又重启,是无数个想要收笔的时刻又画了出去。如果一定要在这条线里寻找几个拐点,帮我把方向引到此时此地。
我想,应该是2件重要的事。
这两件事都值得再用字来叙述,里面有很多转折细节和微妙的心理变化,今天先简单叙述一下(毕竟,我写不动了)01.打破 ,走出去:遇见自由会客厅
我是个特别不喜欢社交的人,甚至很少约亲密朋友出门玩耍。呆在家里自娱自乐或者跟家属躲进山里吸氧是常态。但这也意味着,我没有破圈的机会。
加入自由会客厅,跟蕾蕾大安一起举办线下活动,其实并不在我的舒适区。但这是我整个自我探索阶段里最最最重要的转折点。我所有的改变,我所有的机会都源自这里。
在自由会客厅的线下活动场域里,我收集了很多自由人生样本。这群曾经或者现在光着脚在暴风雨里行走的人给了我很多能量。
我是个特别不能打开自己的人,但在这个场域里,我的自我结界被攻破了。曾在我脑中深深扎根的旧有观念被这群人的热情大方彻底拔了出来。原来大大方方说出我是谁、我有什么、我想要什么是一件这么酷的事情。
我记得今年5月,也就是加入半年以后,有个朋友跟我说:我觉得你打开了很多,你在这里更加舒展了。
也正因为打开了自己,敢于展示自己,我才会和团队小伙伴有进一步的链接和合作,后期加入了林安和冬冬的线上会员项目。(当然,这里有一个奇妙故事,写了一半下回分享)其实,在方向逐渐清晰的下半段里,我也摇摆过想要回到职场,也尝试性地参加了一些老师、朋友的短期项目来寻找更多可能性。
但我发现,只有和会客厅的伙伴们一起深夜开会讨论活动、传播方案的时候,我才能短暂地在工作里收获快乐能量。
我记得有次和冬冬林安开会的时候,我说了这样一段话:读研的时候,我想着以后再也不想做信息检索、整理和分析了;工作的时候,我说再也不想写sop,做流程优化了;但是现在跟你们一起,我还是在做这些,但心情完全不一样,很开心啊!!
无数个我想要临阵脱逃的时刻都被在这份工作里获得的能量一把拉了回来。
用魔法打败魔法,我突然,有点理解了这句话的意义。
对的人很重要,能不能遇到7分靠实力,3分靠运气。
02.打好手上已有的牌:突破自媒体瓶颈
探索过程中,也曾尝试脱离自己积累的行业经验,进入新的领域,比如做产品、开店,但是探索失败。
个人觉得想要进入新领域,更适合以副业的形式寻找入口。“新”意味着未知、困难和挑战,裸辞探索这件事情本身已经充满未知和困难了,再叠加一层,那探索的地基就是不稳的,只要一点点风吹雨打,大楼就会立刻坍塌。
我需要,小心地呵护自己脆弱的探索之心。用一点点的小成功去灌溉它、滋养它,让它变得坚韧、强大起来。
所以,在梳理清楚自己的优势能力之后,我还是决定从自己擅长的内容运营开始着手,去突破当下卡点,探索自媒体变现的更多可能性。通过一些方法,放下了“面子”包袱和对某些平台的偏见,快速学习底层逻辑,以变现为目的从0开始重新做内容。并以此为契机,链接到了一些人,做了更多尝试,也获得了一些合作机会。(这里也会有一个很长的故事,下次再展开叙述)
当然,未来还有很长很难的路需要慢慢走。但是脑中有了逐渐清晰的未来图景,便没有那种慌乱感了。
剩下的,干就完了。
/05.
写在
经历一年“艰苦卓绝”的探索(我觉得必须加上卓绝两个字),我终于找到了更加明确的自由路径。并且,坚定了走下去的决心。
决定不再缴械投降,做“面对真心”的逃兵。
今天的文字里没有方法论,没有说教,也不宣扬裸辞和成为freelancer,因为亲身经历过,所以知道这条路很难走,并且不适合大部分人。
但我希望这段叙述可以给那些还想在自由路上努力一把的朋友一点点动力,并且想要告诉你们,就算现在迷茫也没有关系,几个月都没找到方向也没关系,半路放弃也没多大问题。只要不掐掉自我探索的火苗,它一定会在某天窜出火光,给你点亮前行的路。我也总在想,最差能差到哪儿去呢?就算这不工作的一年,没有赚到钱,没有找到事业方向又能怎样?
这一年,我拥有了一只猫,并且陪伴了它整个四季,以及拥有了一个新身份,开始了人生新旅程。
在情绪里出不来的时候,请试着换个视角看看世界。
今日份情绪片补录完毕
不知道有没有给读到这里的朋友充上电
下回,我一定写点正经方法论!
那么,
是一颗米“点个在看,也是赞赏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