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题来源
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施行,除了上海,目前全国多个城市的垃圾分类工作也在逐步推进,随着各个地区垃圾分类的实施,垃圾分类也渗透到了幼儿的生活中,为了让幼儿了解我们生活中垃圾的来源、带来的危害及处理等问题,本周我们将围绕《环保小卫士》为主题开展一系列主题教学活动,以此让幼儿懂得保护环境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二、主题设计
(一)教育目标
1、了解生活中垃圾的来源、带来的危害及处理等问题,认识到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危害。
2、对生活中常见的垃圾能进行分类,并从中体会垃圾分类对生活的影响。
3、了解废物利用所带来的社会价值,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二)内容结构
(三)环境创设
1.主题墙:根据活动内容创设“环保小卫士”主题墙,墙面设置不同的版块,如垃圾分类的讨论及记录表等,根据活动实际情况在相应的版块张贴活动内容,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环保小卫士》主题墙
2.活动区:创设语言区、美工区、益智区等活动区角,并提供与主题相关的游戏材料与玩具。
语言区添置了垃圾分类书本
幼儿在益智区进行垃圾分类的操作
(四)家园共育
以“环保小卫士”为主题设计学习活动,通过与家长共同携手发现生活、垃圾还有人之间的联系,并引领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环保意识。
1、与幼儿共同观察自己家的垃圾桶数量、摆放位置及当晚家里产生的垃圾,并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共同合作做好观察记录。
2、让幼儿为家中的垃圾进行分类。
3、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与幼儿共同进行手工创意制作。
4、查阅相关资料,与幼儿寻找减少垃圾的办法并付出行动。
家园共育
1
幼儿观察与记录过程
2
家长的反馈《变废为宝》亲子手工制作
3
(五)实施周期:一周。
(六)实施思路
“环保小卫士”这一主题根据《指南》提出的“主题活动选取宜来自幼儿生活,又能运用到幼儿生活中”的要求,以幼儿观察到的、感兴趣的垃圾分类为主题设计活动,通过亲子调查、集体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区角活动等形式展开,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运用分组谈话、讨论交流、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满足幼儿获取经验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以此让幼儿懂得保护环境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三、主题实施
活动一:《生活中的垃圾》
(一)活动目标:
1、和爸爸妈妈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家庭中垃圾桶的数量、摆放位置及产生的垃圾。
2、知道垃圾的基本特点并能清楚地表达。
3、了解垃圾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萌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生活中的垃圾已有观察经验。
2、物品准备:垃圾照片、《我家的垃圾记录》观察表23份。
(三)活动过程:
1、提问导入:观察你家的垃圾时,你有哪些发现?
2、分享环节:
幼儿分享自己家关于垃圾的发现。
洛洛:我家里的垃圾桶里有瓶子和用过的纸。
楌楌:我家里的垃圾桶里有过期的零食。
思思:我家的垃圾桶里有喝过的旺仔牛奶罐。
萌萌:我家里有两个垃圾桶,一个在厨房、一个在洗脸盆那里,我家厨房的垃圾桶里有蔬菜皮和蛋壳。
橙汁:我家的垃圾桶里有坏掉的玩具和坏掉的蔬菜、水果。
3、讨论提纲:
话题一:什么是垃圾?
毅毅:用掉的东西的包装袋是垃圾。
景宝:垃圾就是香蕉皮、香蕉吃完了,香蕉皮会变成黑黑的、臭臭的。
楌楌:过期的东西就是垃圾。
果果:我过期的零食就是垃圾。
话题二:垃圾有什么特点?
嘟嘟:垃圾是臭臭的。
快快:我觉得闻到垃圾的气味有点恶心。
权宇:垃圾会弄得地上脏脏的。
思思:垃圾臭了会引来苍蝇,因为苍蝇喜欢臭臭的地方。
话题三:为什么会有垃圾?
豆丁:我的玩具坏掉了把它扔掉了就是垃圾。
金金:掉在地上的东西就不能吃了,就成了垃圾。
嘟嘟:流鼻涕的时候要用纸巾擦鼻涕,擦完鼻涕的纸巾就是垃圾。
糖糖:有的人乱扔垃圾不扔到垃圾桶里,所以地方就有很多垃圾。
旦旦:我妈妈要做饭,所以厨房的垃圾桶里就有很多垃圾。
米多:我妈妈总是会收到很多包裹,所以就会产生很多的垃圾。
活动记录与呈现:
认真讨论的我们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生活中垃圾的来源和特点,请你们今天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记录一下你们家垃圾桶的数量、摆放位置及产生的垃圾情况,然后明天带来幼儿园一起分享。”
5、延伸学习:
请幼儿根据《我家的垃圾记录》对家中的垃圾进行观察和记录。
认真做记录的小豆丁
《我家的垃圾记录》
(四)活动小结与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自己日常所积累的观察经验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也让幼儿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