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两个字里面为什么有虫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_100357_1/

今天畅畅问我,为什么“蜡烛”两个字里都有“虫”呢?这真是一个好问题。

先说“蜡”。据段玉裁等学者考证,“蜡”与“蛆”古时音义相同。他说“蝇生子为蛆,蛆者俗字,者正字,蜡者古字。已成为蛆,乳生之曰曰蜡”。“蜡”就是刚生出来还没长大的“蛆”,所以从虫。

另外,今天的“蜡”与“蠟”被看作是一组异体字。“蠟”从“臘”得声。“臘”从肉巤声,义为“冬至后三戌臘祭百神”的一种祭祀仪式。这个“臘”就是“腊肉”的“腊”的本字。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臘”和“腊”,“蜡”和“蠟”,都混同了。

烛,本写作“燭”,从火从蜀,蜀亦声。汉字简化后,声符“蜀”被简化作“虫”,变成了“烛”。那问题就又来了,为什么“蠋”从“蜀”呢?

有人说,“蜀”其实就是“葵虫”,或者类似葵虫的一种虫子。“葵虫”也叫“葵螟”,它的成虫大概8到12毫米,是一种带节的虫子。古时我们先民们制作的火把火炬,大多是用苇麻做内芯,然后用布在外包裹起来的。这样的东西看起来都是一骨碌一骨碌的,这个样子很像葵虫“蜀”,所以人们就用“蜀”来意会火把和火炬,即用“蜀”形之“火”表示“蠋”这个东西。这是在“像似性”路径上创制词语的一种方式。由此我们可知,“蠋”字里面的“蜀”,既是一个声符,也是一个意符。

“蠋”就是用线绳或苇麻做芯儿,在芯儿的周围再包裹上蜡油等易燃物,点着后可以照明取亮的东西。最早的“蠋”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蜡烛”,而是一种火把、火炬。还没点燃的“蠋”被称作“燋”,可以用手持握被称作“蠋”,树立着被置于地面之上的被称作“尞”(“燎”的本字)。后来“蜡烛”被创造出来以后,“蠋”才被用于称谓“蜡蠋”,这时候的“蠋”语义上就发生改变了,这是词语历时的演进和发展。

所以,“蜡蠋”二字为什么都有“虫”呢?因为“蜡”本身就是苍蝇的幼虫,所以用“虫”作意符;“蠋”在简化过程中,声符“蜀”简化掉了其他的部分,而只保留下了最重要的“虫”而写作了“烛”。这两个字虽然都带有“虫”,但是其原因并不相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cangyinga.com/jkzz/143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